跳到主要内容

031 勝鬘經

浄信童女會第四十

半卷(一一一前段),四千餘字。菩提流志譯。

佛在給孤獨園,與五百比丘,八千菩薩,及賢劫諸菩薩,文殊等六十人,賢護等十六大士,二萬兜率天子俱。波斯匿王女,名浄信,詣佛問法,佛答以十二種八法,又轉女身二種八法。浄信與五百童女,俱得授記。

彌勒菩薩問八法會第四十一

全經第一一一卷中段,一千餘字。元魏· 菩提流支譯。

婆伽婆住耆闍崛山,與千二百五十比丘,十千菩薩俱。彌勒問速成菩提之法,佛答以成就八法:一、 深心,二、 行心,三、 捨心,四、 善知回向方便心,五、 大慈心,六、 大悲心,七、善知方便,八、 般若波羅密。

别譯一種

⑴【 佛説大乘方等要慧經】

一卷,二百餘字。大藏第十二册(一八六),中藏第一輯第二集(線裝第十二册)。後漢· 安世高譯。

註疏一種

①【彌勒菩薩所問經論】

九卷,五萬餘字。大藏第二十六册(二三三),中藏第一輯第四集(線裝第二十八册)。元魏· 菩提流支譯。

先經次論,法義甚詳。

菩薩有四種真實功德:一者、能信解空,亦信因果;二者、知一切法無有吾我,而於衆生起大悲心;三者、深樂涅槃而遊生死;四者、所作施行皆爲衆生,不求果報。若如是者,即生在佛家。

言方便者,略説不捨一切衆生。言般若者,所謂不取一切諸法。此二種法,是諸佛家,是故菩薩依方便般若生,以爲方便般若二法所攝故。

發菩提心有七種因:一者、諸佛教化發菩提心,二者、見法欲滅發菩提心,三者、於諸衆生起大慈悲發菩提心,四者、菩薩教化發菩提心,五者、因布施故發菩提心,六者、學他發菩提心,七者、聞説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發菩提心。前三發心,能護正法,速疾成就無上菩提;餘四發心,非真菩薩,不能護持諸佛正法及成菩提。

彌勒菩薩所問會第四十二

半卷(一一一後段),四千餘字。唐· 菩提流志譯。

佛在鹿林,與五百比丘,一萬菩薩俱。彌勒問:菩薩成就幾法,離諸惡道,及惡知識,速證菩提?佛答以增一至十法。彌勒以偈讚佛,阿難歎其辯才;佛明其十無數劫前,於燄光遊戲妙音自在王佛時,曾爲婆羅門子名賢壽,悟無生忍,便獲神通。本先四十劫前,發心行道,由我勇猛精進,行於二種十法,故能超之。次明彌勒往昔所行善巧方便安樂之道。次明見一切義太子施血,妙華太子施髓,月光國王施眼等本生苦行。次明佛與彌勒求願不同。

别譯一種

⑴【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】

一卷,三千餘字。大藏第十二册(一八六),中藏第一輯第二集(線裝第十二册)。西晉· 竺法護譯。

普明菩薩會第四十三

一卷(一一二),九千餘字。失譯人名。

佛在耆闍崛山,與八千比丘,萬六千菩薩俱。佛爲迦葉説菩薩二十種四法。又説三十二法。又説如地如水等喻。又説中道如實正觀。又説菩薩爲真佛子。又説畢竟智樂。又説:當來比丘,如犬逐塊。又説二不浄心:一、 讀外道書,二、 畜好衣鉢。二堅縛:一、 見,二、 利養。二障法:一、 親近白衣,二、 憎惡善人。二垢:一、 忍受煩惱,二、 貪諸檀越。二雨雹壞諸善根:一、 敗逆正法,二、 破戒受施。二癰瘡:一、 求見他過,二、 自覆其罪。二燒法:一、 垢心受著法衣,二、 受他持戒供養。二病:一、 懷增上慢,二、 壞他大心。又説四種沙門:一、 形服,二、 威儀欺誑,三、 貪求名聞,四、 真實。又説四種破戒似持:一、 説有我論,二、 身見不滅,三、 取相行慈,四、 見有所得。於是五百比丘得解脱;三萬二千人得法眼浄;五百比丘從坐去,佛化二比丘隨與問答,令其解脱,來詣佛所,答須菩提種種諸問。又有五百比丘得解脱,三萬二千人得法眼浄。普明菩薩問云何住、云何學?佛言:不取、不著,發大精進,習大法船。

菩薩有四法退失智慧:不尊重法;不敬法師;所受深法秘不説盡,有樂法者爲作留難,説諸因緣沮壞其心;憍慢自高,卑下他人。有四法得大智慧:常尊重法;恭敬法師;隨所聞法,以清浄心廣爲人説,不求一切名聞利養,知從多聞生於智慧,勤求不懈,如救頭然;聞經受持,樂如説行,不隨言説。

寧起我見積若須彌,非以空見起增上慢,所以者何?一切諸見,以空得脱;若起空見,則不可除。

譬如有人,漂没大水,渴乏而死。有諸沙門,多讀誦經,而不能止貪恚痴渴:法水漂没,煩惱渴死,墮諸惡道。譬如藥師持藥囊行,而自身病不能療治;多聞之人有煩惱病,亦復如是,雖有多聞,不止煩惱,不能自利。

别譯三種

⑴【 佛説遺日摩尼寶經】

一卷,近七千字。大藏第十二册(一八九),中藏第一輯第二集(線裝第十二册)。後漢· 支婁迦讖譯。

⑵【佛説摩訶衍寶嚴經】

一卷,九千餘字。大藏同前(一九四),中藏第一輯第二集(線裝第十一册)。失譯人名。

⑶【 佛説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】

五卷,一萬八千餘字。大藏同前(二○○),中藏第一輯第八集(線裝第六十四册)。宋· 沙門施護譯。

註疏一種

①【 大寶積經論】

四卷,三萬八千餘字。大藏第二十六册(二○四),中藏第一輯第四集(線裝第二十八册)。元魏· 菩提流支譯。雖名寶積論,實則惟釋第四十三會而已。

寶梁聚會第四十四

二卷(一一三—一一四),七品,一萬三千餘字。北涼· 沙門釋道龔譯。

沙門品第一

佛在耆闍崛山,與八千比丘,萬六千菩薩俱。摩訶迦葉問沙門義,佛詳答之。并説三十二垢,八法覆沙門行,聖人十二表式,八法敬重袈裟。及説破戒比丘不能消信施。

迦葉!我不説剃頭、法服,名爲沙門,所謂有功德儀式具足者,乃名爲沙門。

沙門身服袈裟,心應遠離貪恚痴行。何以故?心無貪恚痴行,我乃聽服袈裟。迦葉!若心有貪恚痴法,而身著袈裟。除專心持戒,餘不持戒人,則爲燒滅袈裟。何以故?聖人表式,隨順寂滅行慈悲心,離欲滅者之所應服。

應以八法敬重袈裟,何等爲八?於身袈裟,應起塔想,世尊想,寂滅想,慈想,敬如佛想,慚想,愧想,令我未來離貪恚痴,具沙門法想。

若有非沙門,自言我是沙門;非梵行、自言我有梵行,於此大地,乃至無有涕唾分處,況擧足下足,去來屈伸。

世有二人應受信施:一者、勤行精進,二者、得解脱者。

比丘品第二

先正説比丘法,次説惡比丘能壞正法,有十六種四惡法。

迦葉!非諸外道能壞我法;除我法中所有痴人,此痴人輩,能壞我法。譬如師子,獸中之王,若其死已,虎狼鳥獸無有能得食其肉者;師子身中自生諸蟲,還食其肉。

旃陀羅品第三

説惡沙門如旃陀羅,亦名敗壞,亦名篋,亦名枸欄茶,亦名求利,亦名稗,亦名逋生稻,亦名形似,亦名失血氣。五百比丘捨戒還俗,佛記其信解慚悔,得生兜率,在彌勒初會數中。

營事品第四

詳明營事之法。

佛告迦葉:我聽二種比丘得營衆事:一者、能持浄戒,二者、畏於後世喻如金剛。復有二種:一者、識知業報,二者、有諸慚愧及以悔心。復有二種:一者、阿羅漢,二者、能修八背捨者。如是二種比丘,我聽營事,自無瘡疣。(詳明佛物僧物不得互用。僧物多,得和僧取用修治佛塔。佛物多,不得與僧。南山諸疏釋盜戒中多引此文。)

阿蘭若品第五

詳明阿蘭若法,五百比丘漏盡解脱。

臨欲食時,如是思惟:今此身中,有八萬户蟲,蟲得此食,皆悉安樂;我今以食攝此諸蟲,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,以法攝取。

乞食比丘品第六
糞掃衣比丘品第七

無盡慧菩薩会第四十五

半卷(一一五前半),三千餘字。唐· 菩提流志譯。

佛在耆闍崛山,與千二百五十比丘,一萬菩薩,十六在家菩薩,六十無比喻心菩薩,賢劫一切菩薩,及無盡慧等六萬菩薩俱。無盡慧問菩提心義,及依何義而得修行。佛答:菩提本無名字言説;若依言説敷演,則以十波羅密爲十發心。一一波羅密,皆以十法爲首。及明十地先相,十地圓滿十度,得十三昧,十陀羅尼。於是無碍光明師子幢天子歎佛及法,佛更爲説:聽受此法門者,必不退轉。

文殊師利説般若會第四十六

一卷半(一一五後半—一一六),九千餘字。梁· 曼陀羅仙譯。

佛在給孤獨園,與千比丘,十千菩薩俱。文殊晨朝詣佛,舍利弗等亦至,佛問文殊:欲見如來耶?文殊即説正觀如來法門,佛印許之。舍利弗與文殊問答深義,佛亦與文殊互相問答,深明修般若義;“觀身實相,觀佛亦然”等義,乃至福田無差别相。大地震動,衆會獲益。次明入不思議三昧,如人學射,久習則巧。次明欲具一切佛法,當學般若。次明一行三昧,乃至微笑放光,以爲無相法印。

寶髻菩薩會第四十七

二卷(一一七—一一八),二萬二千多字。西晉· 竺法護譯。

佛在靈鷲山,與四萬二千比丘,八萬四千菩薩,及天龍八部俱。東方浄住佛國寶髻菩薩,與八千菩薩俱,以一寶蓋覆此忍土,雨花、説頌,來禮佛足,請問清浄之行,佛告以四事:一曰、行度無極,二曰、遵修諸佛道品,三曰、具足神通,四曰、開化衆生。次詳解釋六度、三十七品、五通,及化衆生有二十事不厭生死。次説古普壞世佛時,有珍寶菩薩問饒益衆生、嚴浄道場等義,佛以無放逸答之。彼時珍寶,即今寶髻。次又説開化衆生有四四法。又説古離垢光佛時,有極妙精進菩薩,以大忍力,仰承佛命,往化業首太子;彼時菩薩,即今世尊;彼時太子,即今彌勒。次説菩薩一種四法自在道業。寶髻以其髻中明月珠貢佛發願,佛爲授記。

勝鬘夫人會第四十八

一卷(一一九),八千餘字。唐· 菩提流志譯。

佛在給孤獨園,波斯匿王與末利夫人致書與女勝鬘,稱揚佛德,勝鬘遥空請佛,佛即現身,勝鬘説偈歎佛,佛爲授記。勝鬘復發十弘誓願,感於天花天音。又發三願,佛讚印之。又説一大願攝恒沙願,所謂攝受正法。更復演説廣大之義,及大威力,佛讚印之。又説大乘了義,廣明二乘爲不了義,以不出變易生死、不斷無明住地故。唯一佛乘、一皈依、一實諦爲了義耳。佛亦印之。次又説三種人入大乘道:一、 成就甚深法智,二、 成就隨順法智,三、 仰推唯佛所知。餘有隨己所取,執著妄説,違背正法者,一切天人應共推伏。佛亦讚印。然後放光、昇空步還。告語阿難及與天帝,結名付囑。

别譯一種

⑴【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】

一卷,十五章,八千餘字。大藏第十二册(二一七),中藏第一輯第二集(線裝第十二册)。劉宋· 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。

如來真實義功德章第一 十受章第二 三願章第三 攝受章第四 一乘章第五 無邊聖諦章第六 如 來藏章第七 法身章第八 空義隱覆真實章第九 一諦章第十一依章第十一 顛倒真實章第十二 自 性清浄章第十三 真子章第十四 勝鬘章第十五。

此經註疏四種

①【勝鬘經寶窟】

六卷(上中下各分本末),約十三萬餘字。大藏第三十七册。隋· 吉藏大師撰。

此經,言約義富;事遠理深,豈止勝鬘之一經,乃總方等之宗要。余玩味既重,鐩鑽累年,捃拾古今,搜撿經論,撰其文玄,勒成三軸。若少參聖旨,則福施群生;如其有差,請冥加授。

玄意有五:一、 釋名題,二、 敘緣起,三、 辨宗旨,四、 明教不同,五、 論經分齊。

②【勝鬘經義記】

二卷(僅存上卷,缺下卷),上卷二萬餘字。隋· 沙門慧遠撰。

自利行一乘体如来真实义功德章第一大方便
十受章第二
三愿章第三
摄受章第四
一乘章第五一乘
无边圣谛章第六(大)方广经
如来藏章第七
法身章第八
空义隐覆真实章第九
一谛章第十
一依章第十一
颠倒真实章第十二
自性清净章第十三
信顺益真子章第十四
利他行胜鬘章第十五胜鬘狮子吼
③【勝鬘經述記】

二卷,三萬餘字。唐、窺基法師説,門人義令記。

此經有三分:初、説經由致分,二、 如來妙色身以下,加持廣説分,三、 爾時世尊放勝光明等下,還述依行分。④【勝鬘經疏義私鈔】 六卷,約七萬餘字。日本、聖德太子義疏,唐、惟揚法雲寺僧明空私鈔。

以上四種,卍續藏第三十册。

廣博仙人會第四十九

一卷(一二○),九千餘字。菩提流志譯。

佛在恒河岸上,與無量比丘俱。廣博仙人與五百同行來見,問云何爲施,何者施義,及施主、施者等義,佛詳答之。并示三十二種不浄之施。次明五大施,又五大施,又五無上施,又九大施等。次答中有識,及明智識差别。次答六道來生差别,僅説持鬘、四王、忉利三種生死時相,文來未盡。

别譯一種

⑴【 毘耶娑問經】

二卷,一萬四千餘字。大藏第十二册(二二三),中藏第一輯第二集(線裝第十二册)。元魏· 菩提流支譯。

二、 入法界體性經

一卷,四千餘字。大藏第十二册(二三四),中藏第一輯第三集(線裝第二十一册)。隋· 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。

佛在耆闍崛山,文殊師利立佛門外,佛命之入,問佛住何三昧,佛言:寶積三昧。乃至種種問答,明法界義。舍利弗復與文殊問答深義。

别譯一種

⑴【 佛説寶積三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】

一卷,二千餘字。大藏第十二册(二三七),中藏第一輯第三集(線裝第二十一册)。後漢· 沙門安世高譯。